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
基于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(如 2020 年 AHA 指南)的标准操作方法,分步骤详细说明:
一、判断现场环境安全
施救前需快速观察周围环境(如是否有漏电、火灾、交通隐患等),确保自身与患者安全。若在危险区域(如马路中央),需先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地带再施救。
二、识别心脏骤停
拍打与呼唤:轻拍患者双肩,在其双耳旁大声呼喊:“喂!你怎么了?” 观察是否有应答。
检查呼吸与脉搏:
非专业人员:只需观察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(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即视为心脏骤停),无需触摸脉搏。
医护人员:同时检查颈动脉搏动(喉结旁开 2-3 厘米,用食指和中指轻压触摸),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。
若确认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,立即启动急救流程:
大声呼救,请求周围人员拨打急救电话(如中国 “120”)并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。
若独自一人,先对患者实施 5 组 CPR(约 2 分钟)后再拨打急救电话并取 AED(适用于儿童或目击到突然倒地的成人)。
三、胸外按压(Circulation)
核心操作:通过按压胸骨促进血液循环,为重要器官供氧。
体位与按压部位:
将患者仰卧在坚实平面(如地面、硬板床),解开其领口、领带及腰带,暴露胸部。
按压部位:两乳头连线中点(胸骨下半部)。
定位方法: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点,另一手重叠其上,手指翘起避免接触胸壁。
按压姿势:
双臂伸直,肩、肘、腕关节呈一条直线,身体前倾,用上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。
关键参数:
深度:成人≥5 厘米且<6 厘米,儿童 / 婴儿约为胸廓前后径的 1/3(儿童约 5 厘米,婴儿约 4 厘米)。
频率:100-120 次 / 分钟(可默念 “01、02……30” 保持节奏)。
回弹:每次按压后确保胸廓完全回弹,手掌不离开胸壁。
按压要求:
连续按压 30 次,尽量减少中断(中断时间≤10 秒)。
四、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(Airway & Breathing)
目的:解除舌后坠导致的气道梗阻,通过人工通气提供氧气。
开放气道:
仰头抬颏法:一手按压患者前额,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下颏,使下颌尖、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(避免过度仰头或低头)。
清除异物:若目睹患者口中有可见异物(如呕吐物、痰液),用手指(缠上纱布或手帕)清除;若未目睹异物,无需盲目手指抠挖。
人工呼吸:
口对口呼吸:
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翼,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后,用嘴严密包裹患者口唇,缓慢吹气(持续 1 秒),观察胸廓是否抬起。
每完成 30 次按压后,进行 2 次人工呼吸,如此循环。
口鼻呼吸:适用于婴儿或牙关紧闭者,用嘴同时覆盖患者口和鼻吹气。
注意事项:
避免过度通气(吹气速度过快或气量过大可能导致胃胀气及呕吐)。
若因客观原因无法进行人工呼吸(如无防护条件),可仅做胸外按压(单纯按压 CPR 也能挽救生命)。
五、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
获取与操作:
AED 到达后,立即开机,按照语音提示操作。
撕开患者胸部衣物,擦干皮肤,将电极片贴在指定位置(通常为右锁骨下和左乳头外侧)。
除颤与继续 CPR:
AED 分析心律期间,所有人远离患者;若提示 “建议电击”,确认无人接触患者后按下放电键。
电击后,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继续 CPR,每 2 分钟重复一次 AED 心律分析,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医护人员接手。
六、终止条件
患者恢复自主呼吸、脉搏及意识(如睁眼、说话、肢体活动)。
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并接管患者。
施救者因体力不支无法继续操作。
上一篇:心肺复苏模型的作用
下一篇: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